推理專欄(進階閱讀)──從推理大師訪台熱潮看台灣推理閱讀
如果要談這幾年台灣推理發展最大的轉變,我們或許可以從兩個現象談起。
一是推理小說出版的數量與銷售成績,2004年剛突破一年一百本的關卡(101本),2005年急竄至174本,2006年則再次提升到257本,換算一下,平均三天就有兩本推理新書上市。除此之外,登上金石堂、誠品、博客來等書店暢銷榜的推理書種越來越多,佔據排行榜的時間及比例也越來越高。
二是推理作家陸續訪台。從2005年國際書展期間,美國作家勞倫斯.卜洛克(臉譜出版)、日本作家有栖川有栖(小知堂文化)相繼來台與讀者相見歡,其熱絡程度帶給出版界不小震撼,促使出版社投入更多資源在這個類型閱讀中(對推理小說感興趣的出版社,從過去不到十家增長至去年的二十六家[出版一本以上推理小說者列入統計),就是最佳證明)。去年皇冠文化亦開始邀請旗下兩大暢銷王牌,日本作家綾辻行人和美國作家傑佛瑞.迪佛,來台舉辦座談與簽書會,並和網路推理閱讀個人及社群有相當良好的互動,再次將推理小說於略顯低迷的書市中,帶到書店排行榜上明顯的位置。今年四月,皇冠再邀日本近代推理大師島田莊司來台,從新書的銷售量、擠得水泄不通的座談會狀況,以及作者簽書簽了四個多小時的馬拉松紀錄,整個熱絡程度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
好,暫時先拉回正題,咱們上次聊到「什麼是推理小說」,這次我們換個角度講,尤其從這一波波推理大師訪台熱潮,來看「讀者究竟讀到、喜愛什麼樣的推理小說」。
兩年前趁著出差美國的機會,和一位資深推理書店店長,同時身兼編輯、書評人的Otto Penzler聊天,談到美國與台灣的推理出版狀況。當聊到盛行於二○到四○年代(推理黃金時期)的解謎鬥智小說,以及英美近期出版的犯罪驚悚小說,可以同時在台灣的書店中購買且出版社持續譯介出版時,Penzler感到相當驚訝:「這些老作家在美國書市已經很少見了,頂多剩下阿嘉莎.克莉絲蒂。這真是個有趣的現象!」他也提到,「現在是犯罪小說的時代,尤其是心理、法醫、刑事鑑識題材最為熱門。讀者不再關心過去出過哪些經典之作,解謎推理小說更顯式微,他們只在乎現在又有哪些可以帶給他們娛樂氣氛的犯罪小說出版了。」
不過對於那些在推理小說領域中持續吸取鑽研的重症推理迷們來說,過去一百六十多年的發展史反倒才是他們關注的重點──挖掘絕版或未曾譯介的經典、蒐集喜愛作家的所有著作,翻找每一本關於推理書寫、評論、統計資料等書籍,企圖將歷經百餘年發展的推理版圖帶進自己的閱讀世界云云。Otto Penzler本身就是這樣一個重症推理迷(還因此開了Mysterious Bookshop),不過他同樣關心當下的推理寫作進展到了哪裡,更關心讀者正在、或想要讀什麼樣的作品。
回到台灣的推理書市,依個人在此一領域的觀察與理解,五年前十年前推廣推理小說,是靠向核心意義去闡述、引導的,從詹宏志為遠流策劃的「謀殺專門店」、臉譜總編輯唐諾為推理小說撰寫的導讀等,便可讀到夾敘夾議、所謂「推理傳教士」風格的長篇論述文字。這類文章將推理閱讀悄悄帶往「作家譜系」的縱向閱讀,以作家為主體、標示類型意義,「冷硬派」、「警察程序」、「黃金時期」等專有名詞才逐漸被台灣讀者熟悉,並開始較有系統的橫向引進同一時期或風格相近的作家作品,「推理小說」這個閱讀類型便逐漸自大眾讀物中抽離出來,在網路上發生群聚、討論。
然而,當推理小說的譯介逐漸往現代作家而非經典作品移動時,前述Otto Penzler的分析便顯得有趣了。帶有強烈娛樂性、影像感、快節奏、偏向好萊塢式的小說風格影響著美國近代犯罪小說書寫,模糊了推理類型邊界,融合懸疑、驚悚、鬼魅、愛情等元素的作品,一方面豐富了小說內容,一方面也拓展了讀者群。因此,推理小說從寫作、編輯、行銷出版的策略,再度回到綜合的、大眾的市場操作,提一本近年來最成功的作家作品大概就清楚了:那就是丹.布朗的《達文西密碼》。
但不是每本推理小說都是《達文西密碼》,每一位作家都是丹.布朗,而推理小說因著或冷硬或懸疑或犯罪驚悚等不同著墨,使故事變得有趣、情節變得精采,讀者也會隨自己的閱讀喜好找到願意一讀的書──不論是翻譯自日本瑞典還英美、是一百年前還是去年發表的新作。如此多樣紛呈的作品性格,特別需要出版者在編輯過程中留心,將作品的魅力顯露出來,而不是抱持著「找到下一本《達文西密碼》」、老是用「亞馬遜五顆星推薦」或「愛倫坡獎」做無謂的加持,讀者的眼睛可是雪亮的哩,不夠專業不夠誠懇的行銷語言,是很容易被戳破的。尤其從這幾次推理大師來台的活動裡可以看到,座談會上讀者用英文用日文直接提問、活動當日在網路上大量的貼文討論等等,其專業程度有時是會叫出版者自嘆弗如的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