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推理出版回顧
(2008.1.24更新)文/冬陽
撰文整理年度推理出版回顧,今年已進入第四個年頭,過去多以出版數量、類型等進行數據分析,以觀察閱讀和出版互動關係作為回顧重點,並為新的一年提出個人淺見與期望。不過,自2006下半年開始,出版業界逐漸感受到諸多外部變化所帶來的種種壓力,例如Web 2.0時代網路生態的改變、媒體勢力的消長、國際紙價上揚、經銷商與連鎖書店爆發財務危機、消費市場M型化趨勢日漸顯著等等,逼使出版產業上中下游整體同時面臨急迫的轉型問題,導致推理書市的發展不再受過去較為單純的「出版-閱讀」互動影響,更弦易轍的出版策略才是變化的主因。
「出版業:全面降臨的黑暗,或是終將到來的光明?」2008年1月出版的《好讀Good Books: 100x100 Must Read》在「出版趨勢」單元中,以此一標題道盡2007年台灣書市的整體狀況。大雁出版基地董事長蘇拾平以「出版業的集體不適應期」,指出因經銷商與連鎖書店爆發財務危機所帶來的變動與挑戰;遠流出版董事長王榮文面對當今出版的多元發展,自問「還能不能做知識服務?」;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針對過去兩年台灣出版界浮現的種種尖銳壓力,拋出「想得更深刻、做得更仔細」的經營理念──多位資深出版人接受《好讀Good Books: 100x100 Must Read》採訪時所做的觀察與回應,在在顯示去年是台灣出版相當不平靜的一年。
即便如此,「2007博客來報告」提供的資料中,卻又讓人看到讓人稍感欣喜的一面:博客來網路書店整體業績仍持續成長,但讀者的閱讀口味及分布亦發生了細微的改變,推理閱讀的版圖也略有挪移,這代表了什麼訊息呢?
因此,今年的「2007推理出版回顧」,將跳脫單純的數據分析,改從觀察出版策略的變化來回顧2007台灣推理書市。寫在前頭,內容如有漏誤還請讀者諸君斧正指教,在此聲名個人淺見並不代表任何團體、單位或個人的意見,文章亦會不定期修改更新,力求正確與客觀性。
首先還是從幾個數字談起。
2007年台灣共出版了211本翻譯推理小說,較2006年的248本衰退15%,其中113本譯自歐美(-12本),98本譯自日本(-25本)。歐美翻譯作品中有23本屬改版書(按:同一出版社以新裝或新版重新發行者,同一書籍因在台出版版權轉移或出版社間書種移轉者不列此計),主要是遠流謀殺專門店自封閉俱樂部形式的精裝版改平裝版普遍發行,有18本。
211本翻譯推理小說,計由27間出版社出版,年出版量超過10本的有尖端(32)、獨步(27)、遠流(26)、皇冠(23)、小知堂(18)、臉譜(17)、新雨(15)7間;年出版量超過1本的有宏道、天培、希代高寶、木馬、聯經、大田、漫遊者、凱特、大塊、東販、人人、青文(按出書量排序)12間。
依每月出版量來看,出書量最大的月份為一月(30本),其次為六月(25本)、十二月(21本)與四月(20本),出書量最少的月份為二月(4本)。
接下來將從四點出版觀察,檢視上述數字中無法顯現的訊息。
出版社主力讀者市場與書系經營策略
除了獨步、臉譜兩間出版推理小說色彩較為明顯外(按:臉譜另出版商業與生活類等書籍,因路線區隔分明,故能維持一定程度的專業推理出版社的形象),其餘出版社在經營推理小說這個領域,多以「其中一或數個書系」的方式來操作,但各出版社亦有專擅的領域,因此從編輯選書、行銷企畫等執行面考量下,便顯現出「事半功倍」或「事倍功半」的銷售成績。
在去年出版超過一本推理小說的19間出版社中,遠流、皇冠、小知堂、希代高寶、聯經、大塊為綜合型出版社,其中皇冠與遠流另經營推理網站、部落格,以及長期經營推理書的經驗,讀者群相對穩固;新雨、宏道出版類型雖不算少,但還不到綜合型出版社的規模,前者以日本,後者以美國作家為主;天培、木馬經營文學小說具有可觀的時間與經驗,行銷包裝上並不過度著重推理味;大田、東販、人人以日系出版品為主,其中人人近年來逐步從鐵道、旅行書籍涉足文學類,東販雖同時擁有HERE等日系風格雜誌,但小說出版並未明顯搭配經營;尖端與青文經營的年齡層較低,與其另一出版主力「漫畫」有極大關聯,但青文出版的僅僅是招牌漫畫柯南的小說版,尖端則跨越更多更廣的領域;漫遊者與凱特則是剛成立不久的出版社,後續經營有待觀察。
在書系經營方面,可粗分為二:單一書系或多元書系。單一書系指的是推理小說的「單一性」,可再分為作家系列與傑作選概念系列,前者如臉譜、獨步、小知堂大部分的推理書系,後者如遠流的詹宏志嚴選謀殺專門店。多元書系指的是書系收納的書種類型較為多樣,例如皇冠的JOY、尖端的逆思流等等。
推理翻譯小說過去常單純畫分為歐美系/日系二元討論,忽略上述二者的影響力,出版者也不易區分自己的紅海、藍海在哪,容易從數字上判讀出「美麗的錯誤」。在此舉個例,常聽到「日系推理近年來較歐美推理來得熱」,細看數字與經營策略後就會發現,若要以同樣的出版規模在市場上競爭、培養閱讀的忠誠度,勢必得投入相當精力才行。
翻新的各種行銷宣傳手法
先回頭來談一件事。以博客來網路書店的八大分類來看,「2007博客來報告」表示,文學小說與商業理財的成長最為驚人,也是行銷宣傳曝光度最高、手法最多變的兩個類型。然而,究竟是因為閱讀市場熱而帶動更多出版社投入經營,還是因為主動行銷的力量增強使得該類型更加活絡?這種雞生蛋蛋生雞目前看來一時之間依舊無解,我們就暫時先從推理書市的實況談起吧。
1. 作家宣傳
先從傳統的方式說起。
2007年4月,皇冠邀請日本作家島田莊司來台,掀起一陣旋風。依個人印象所及,目前曾經訪台的推理作家,都獲得讀者極度熱情、踴躍的參與與迴響,超過一百人將場地擠爆已是家常便飯的事了。據聞今年將有其他日本作家訪台宣傳,即將於二月舉辦的台北國際書展也邀請了許多重量級的大眾小說家前來簽書座談,預料將帶起另一波閱讀熱潮。
2. 試讀活動
買衣服要試穿,買食品要試吃,現在連買書都要試讀了。這股試讀熱潮從2006年開始延燒,目前手筆看來只會越來越大,成效卻始終沒人能說得準。究竟出版社只是做心安還是真能跟讀者搏感情?讀者諸君可以一塊來想一想。
試讀本的形式可粗分為部分試讀或全本試讀,前者多印成小冊放在書店或隨書發贈,後者則限量開放報名參加試讀活動;試讀的媒介可再分為紙本閱讀或電子閱讀,前者採書籍或報刊形式印製,後者則有PDF、Flash、Power Point簡報檔、影音檔等,並配合電子郵件做病毒式行銷。
試讀的效應對讀者造成的效應在於提早宣傳、製造口碑,間接營造出全民閱讀熱;對書店通路的影響在於整體製作宣傳規模、方便佔據書店最有銷售力道的區域(書疊得老高、文宣處處可見、上市後立即攻占排行榜)。針對這兩項特性,出版社勢必得仔細衡量書籍本身的大眾性,拉長前期宣傳準備以換取暢長銷的可能。然而此舉對類型化的推理小說而言,在操作上勢必得將作品「去類型化」,才能接觸到過去排斥類型、不理解類型訴求的讀者,方能拓展讀者群。
不過有趣的是,試讀活動第一時間發酵的網路世界中,已慢慢誕生一群「專業試讀者」──部落格上貼滿各種試讀活動的回應文章,接下來會發生怎樣的質變或量變?這是不是出版端所期待的好現象?試讀回應的指標該如何化為有效的出版策略?值得觀察。
3. 贈品、抽獎與特殊版本
《法蘭德斯棋盤》文庫版贈麂皮書套、《奪命旅人》抽機票、測驗答題贈限量i-cash卡……千奇百怪的贈品與抽獎,到底何者才真正打動讀者的心?是的,送不完的贈品、讓人猶豫不決的封面版本,我們得慶幸這不像唱片界已經玩到麻木的行銷包裝方式,「慶功版」中多送兩條歌外加一張MV或演唱會實錄云云,但會不會有一天也就這麼發生了呢?
讀者該讀什麼/想讀什麼/願意讀什麼
全文一開始,便提到2006年以降的出版困境,影響了較前幾年不同的經營策略,但2007年出版推理書種的消退,真是出版業寒冬所帶來的直接影響嗎?
恐怕不是。
尤其以翻譯小說的製作時間來推算,2007年出版的作品,應有相當多早在2006年之前便已簽下、翻譯,只是排隊等待上市罷了。出版不景氣的情況浮現時,可能會加速業者出書以利資金調度,或放慢腳步等待時機好轉甚至評估後放棄出版。
如此一來,真正受影響而顯示出來的數字,只會各自出現在書店通路與出版社的報表上。一年211本推理小說,「221」只是一個空泛的數字,不過是讀者購買量的分母,各位可以算算,分子的位置你會填入哪個數字?計算出來的比例是增加還是減少?影響購買意願的原因又是什麼?
在此同時,如果出版端還未能加快調整的腳步,去思考讀者該讀什麼、想讀什麼、願意讀什麼,進而找出新的對應之道,或許近三年來推理出版熱潮──除非再來一本《達文西密碼》──很可能在短時間內急遽降溫,回到2000年以前的市場規模。
網路生態變化的下一步
前文曾稍微提到出版社經營網站、部落格,以及試讀者在部落格上的回應等等,文章最後針對此點多提出個人的一些觀察與期待。
市場終於在2007年對Web 2.0的概念做出完整回應,You Tube中文版也推出了,網路生態將再往前跨大一步,其中對台灣推理發展的影響,首推還是部落格。
2007年陸續冒出來的推理網路社群,清一色使用部落格介面,BBS僅剩台大批踢踢實業坊熱度猶存,少有新網站架設,連出版社也逐步將網站轉型部落格。部落格功能的開發持續不斷,除了軟體公司、平台提供者之外,使用者自行開發或從國外找來的小工具小玩意兒,讓部落格的個人風格更加鮮明,這種「個人化」的自我表現同時表現在閱讀行為上,過去因BBS興盛而活躍的網路寫手,思考邏輯與表達多以文字為主,慢慢才有符號文、注音文等帶有創意或惡搞的表達形式;進入部落格世代後,使用者年齡快速下降,藉助更多媒體(音樂、影片、flash)展現多元表達方式,快速引用網路資訊增加豐富度,這批「部落客讀者」有可能大大影響現有的「出版-閱讀」生態。
目前可見的是,部落客的群聚將打破現有各種有形無形的界線,例如閱讀的媒介不限靜態的文字及印刷製作的紙本、購買場域與社群交流全面虛擬化,甚至進一步影響創作模式:未來的推理「小說」其實是一部多媒體檔案?
至少,就2007年的網路發言觀察,這些部落客還透露了一件事:長尾效應可能由他們創造出來。前述的出版經營策略,十有八九著力在新書販售上,舊書要不辦書展或跟著新書連帶一下,不然就是改版重發再玩一次。若出於個人閱讀意願而閱讀舊書,但在部落格上的發言則是「新」的訊息,閱讀的「新鮮感」將重新散發開來,用最節省的成本為一本書找到新的閱讀角度、新的讀者也未知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