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一些朋友,無論是出版同業或是推理同好,不約而同問我對於今年推理出版與銷售的看法,其中有認真有焦慮有打探等各種口吻,在此稍做一些心得整理,與各位分享。
閱讀前請注意,請拋開我目前工作上的身分(如果你不知道,那也就別去深究了),也毋須臆測或想像未來出版走向(從接下來文章一開頭就會知道),更不用附和或不以為然,因為所接收到的資訊與思考的角度不同,一時也難以說清我完整的分析邏輯。歡迎一同討論,如果不方便說的地方我便會直接住口,也請別追著問了。
好的,正文開始。
出手的理由──推理迷篇
騙不了人,與去年同期相比,推理書出版量超過一倍以上,參與的出版社也較去年成長,連圖書通路(書店等)也沾染到此一氣氛,藝文新聞也增加了。這絕非偶然,但也不是在去年一年之中促成,更不是少數人操作的結果。熟悉出版的人都知道,即使消息封得再緊,都有漏出口的地方,也都有不約而同的選擇──弔詭的是,往往要到出版前夕,才會發現怎麼大家都做了一樣的事,很多事要從頭想,要找些與眾不同點,但已經來不及了。先別急著找是誰露了口風誰叛了變,你看到的別人也看到,你想過的別人未必沒想過,你有的獨家別人也可能有,更別說一些天外飛來一筆的出版策略了。延續去年出版狀況的2005台灣推理書市,就呈現這種情況。然而,市場上上下下裡裡外外大多可以回到一件事情回顧過去想像未來──
請問一下「出手的理由」。
別說其他,就先從購買核心的推理迷談起。
突然之間,你發現書買不完了,錢不夠用了,不夠時間看了,開始有選擇性了──心底浮現出手的理由了。這是經濟學打從一入門就會提的事,不用驚訝也不必焦慮,會開始猶豫也開始學會放棄,有信任有期待也有失望,也就慢慢分出「毫不猶豫──有條件購買──意願低落──觀望」等不同消費策略,也開始因為具有「可替代性」而降低了迫切性,需求的力道已經不再是「逆來順受」,尤其在網站討論場域的推波助瀾下,閱讀的主觀將愈來愈濃厚。
好事一樁,不過看要從哪個角度去想。
推理小說的多元寫作,目前在台灣無論是翻譯或創作作品中,顯然還離有一段距離,當市場打開,無論因著任何理由所出版的小說進到推理迷的閱讀世界後,某些「想像的破滅」,包括名作不如預期、歷史評價低的好像也沒這麼差,會逐漸培養出更清晰的視野,那是過去幾乎不可能產生的變化,只因出版量大增。更會引領讀者開始慢慢進入推理史觀,了解「美好的事物不盡然會被這個社會接受與留下」,而「市場所接受的、最歡迎的,往往是你我心目中排不上首位的那樣東西」。更會因為過去被因為小眾而激發出的凝聚力渙散、因大眾化而造成的疏離(尤其對於核心的基本教義派,直呼「這哪叫推理小說」的機會變多了),被市場爭取與忽視的強度增加,把推理迷往兩端推:很簡單,有些需要保證與背書,而有些出版品出版者很清楚主要讀者不是你。這樣的劇烈變化已經浮現在今日討論熱烈的網路社群中,但往往叫人看不清楚。
援引林依俐小姐先前提過的概念,我也認為現在是更適合經營閱讀小圈的時刻,在個人新聞台與 blog 當道的時代,來個「XXXX俱樂部」的網站豈不很讚?這也是推理迷「出手的理由」啊!化被動為主動的出手。
除了當消費者外,還有當生產者這個選項。如果從過去到現在想尋覓同好的熱情不減的話,推理迷該在現在這個時刻出手了。
(待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