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出手的理由──一般讀者篇





        接下來要論及的對象,就是出版者最關切、隨時有機會晉身推理迷的一般讀者。




        請先注意,一般讀者面對推理小說的態度,與推理迷將截然不同,購買心態、閱讀口味自然不一樣,出手的理由更是大大的不同。




        首先從出版資訊量談起,就差了許多。尤其在目前大量出書的狀況,第一,讀者要如何辨識是否為推理小說(同時也要丟出一個問題:辨識是否為推理小說,對這些讀者來說重不重要?);第二,大部分的讀者對推理小說大量出版這件事的敏感度高不高?




        先從第一點談起。個人認為,一般讀者「出手的理由」很單純,就是「閱讀」。吸引閱讀的方式有很多,從書籍本質到個人需求不一而足。書籍本質可談到故事內容、書籍特色,甚至封面設計與書腰文案提供給讀者的訊息,讀者諸君可以想像,這陣子談論的一些關於書系名稱、封面設計、書腰文案、導讀等問題,其實都可以回歸到這個層面去解釋,至於背後的成因何在,我就不在此多做揣測了。個人需求更是差異多多,通常最容易抓的一個公約數,就是「市場話題」。這個市場話題可以從例如是否是各個暢銷榜上的暢銷書、話題書、折扣書、推薦書等作判斷,而依個人觀察,也是目前讀者最容易接受、出版社最容易操作的行為,也引伸出出版社與書店通路各式各樣有進有退的策略,例如:找一般讀者(而通常是言之有物的推理迷)寫導讀、書名動不動跟暢銷書書名有關、封面隱約有某種共通性、不是打著得獎大師就是亞馬遜幾星推薦、八五折八折七九折不等折扣,都是利用各種行銷技術勾引一般讀者出手。但有一點萬萬得放在第一前提:




        即便是當下最紅的推理小說,讀者還是以「當下購買一本書」的原則去選取。也就是說,除非養成讀系列作的支持與依賴性(這也就是何以採系列作為出版策略),否則讀者是將推理小說擺放在一堆書中(多半是同一類型的新書平台上)做取捨。這樣一個取捨的過程,就會回歸到前頭所述的「個人需求」評判。而且,當目前書籍資訊多半還是得靠進入書店(網路或實體)才能獲得(雖然有送進自己信箱的電子報或紙本書訊,力道還是小了許多),讀者購書習慣就得納入考慮了。




        舉幾個例子對照便可清楚了解:誠品的排行榜兩週一次、金石堂強力推薦書區有一個月的壽命、博客來的電子報會在新書上市兩週後再通知一次書訊、中大型書展時間往往會延長到三到五週。




        只是為了要爭取到讀者「出手的理由」。




        請注意,一般讀者對上網查資料這件事,是壓根不認為「自己該這麼做」,推理迷們更不用大聲疾呼或大力抨擊是非對錯,基本上,常參與討論的網友,意見異同的部分不都早已清楚可見?反觀出版社或書店的所作所為,也就不那麼叫人五味雜陳了。




        原因很簡單,出版本是商業行為,必須獲取其中最大利益(想想,出版社裡的勞工也是領薪水的啊),更需要資金的累積已達成某些出版願景,例如把真正精采的推理小說引進、有足夠的人力物力提高出版品質、擴展閱讀族群與閱讀者認知,但先決條件是「爭取讀者閱讀/購書的理由」。然而,其中環境的險惡與困頓,那就不是這篇文章及筆者目前工作經驗可以分析與解決的了。




        回到自己的立場來看,除了出版人的身分外,多了推理迷這個更令我堅持的身分,我期望在設想「讀者出手的理由」外,能偷渡一些「成為推理迷的理由」──至少是願意進一步認識推理的理由。在這邊禁不住說一句,與唐諾一年多的工作經驗來看,最讓我感動的地方,就是他希望藉由導讀去完成這一個「我們不知這樣做是不是最好最妥當」的偷渡。或許今年初卜洛克來台活動成果,已經給了他一個答案了吧!(此段文字因涉及可能有失公允的論述,故以反白處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tersunfr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